民法典法律知识

窃取隐私罪怎么判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13 14:31
人浏览
导读:

可能有人以为,散布出售个人隐私不算重罪,不需要坐牢。殊不知窃取隐私对他人造成严重损失的,是会构成犯罪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窃取隐私罪怎么判刑?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可以有所帮助。

窃取隐私罪怎么判刑

一、窃取隐私罪怎么判刑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1、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认定

从窃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2)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3)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3、情节严重的认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责任。但何为“情节严重”,尚无明确的规定可循。从立法背景看,近年来,公民信息广为泄露,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实属必要。但刑罚手段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均应受到刑罚处罚。

三、人隐私被泄露怎么办

如果个人隐私被泄露,并且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后果,需要及时报警处理。对于个人隐私,可以采取下列处理方式:

1、及时更换账号;

2、及时更改银行卡等重要的密码;

3、尽可能地收集有利证据;

4、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5、情况严重的考虑聘请律师进行起诉;

6、若是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

以上就是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窃取隐私罪怎么判刑”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窃取隐私罪只有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才能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所以证据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