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法定继承是法律行为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13 14:17
人浏览
导读:

我们经常会听到法定继承,对于法定继承大家可能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清楚,那么,法定继承是法律行为吗?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怎么样的?法定继承的适用情形如何?下面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法定继承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定继承是法律行为吗

  一、法定继承是法律行为吗

  法定继承是法律行为。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属于法律行为。

  二、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怎么样的

  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三、法定继承的适用情形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法定继承是法律行为吗问题的解答及相关知识,法律快车小提示:法定继承并不直接体现被继承人的意志,仅是法律依推定的被继承人的意思将其遗产由其亲近亲属继承。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建议您咨询专业的意见。询问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来处理。以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您的利益不受损失。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