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致死怎么判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03 15:41
人浏览
导读:交通事故中,导致一个人死亡就已经达到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发生交通事故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也要承担民事责任。那么,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怎么判罚?接下来,关于交通事故致死怎么判罚的详细内容,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做更进一步的解答吧!
交通事故致死怎么判罚

  一、交通事故致死怎么判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车祸致人死亡的赔偿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时,赔偿义务人应赔偿:

  1、施救时产生的医疗费、交通费、住宿费等;

  2、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

  3、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其中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死亡前实际扶养的人,包括未成年子女、实际赡养的父母等。

  三、如何认定交通事故逃逸的行为

  首先,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有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所谓的“逃逸”时不能成立的,如果对于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以逃逸论处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典型的客观归责,无论从刑事立法基本原则还是从司法公正角度出发都是不适宜的。当然,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对于其中所有的细节都有着具体的明知,只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对于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其次,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一般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并不逃避抢救义务但尽可能地逃避肇事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单一动机的情况,前者如甲驾车将被害人撞成重伤后,将被害人尽快送到医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为具备了逃逸。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事故致死怎么判罚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看肇事者是否逃逸,如果不逃逸的话一般是三年以下的刑罚,逃逸致人死亡的七年以上。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我们将耐心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