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怎样协议变更监护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13 09:22
人浏览
导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生一些情况使我们监护人变更。但是监护人的变更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且需要走一定的法律程序。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那么就让法律快车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关于怎样协议变更监护人?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定的帮助。

怎样协议变更监护人

一、怎样协议变更监护人

法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法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应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的,按顺序应由以下人员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有权指定监护人的单位、组织的指定而产生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一致赞成的,可以写一份变更监护权协议书,达成协议;如果协议不成功的,可以到法院起诉或上诉。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指定监护有两种情况:

1、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时,有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

2、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在以指定监护方式设立监护的情形,如果当事人对指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作出维持或撤销原指定的判决,如果原指定被判决撤销,人民法院应另行指定监护人。

监护人在下面情况下可变更和终止。

二、监护人变更有哪些情况

(1)监护人死亡

(2)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

(3)监护人辞职

(4)监护人被撤销。根据《民法通则》第8条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5)对指定监护有异议而引起的变更。

(6)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身份发生改变。

三、监护人终止有哪几种情况

监护的终止,设定监护的客观条件自然消失,导致监护的存在成为不必要,从而解除监护关系。引起监护关系终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已达成年。

2、被监护的精神病人痊愈,并已由人民法院作出撤销监护的裁决。

3、监护人死亡。

监护人的变更可通过协议变更,但协议变更需要经过双方当事人的同意。若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争议则可到法院进行起诉。所以协议变更监护人需要符合法定程序。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带来怎样协议变更监护人的一些详细解答,若大家还有疑问想了解更多有关方面的内容的话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