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离婚后共同收养的孩子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02 13:38
人浏览
导读:

如果结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生孩子,又或者说没有办法生育孩子的话,是可以进行收养的,收养是需要一定的手续的,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那么离婚后共同收养的孩子怎么办?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离婚后共同收养的孩子怎么办

  一、离婚后共同收养的孩子怎么办

  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民法典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对于在当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了正式收养手续的,养父母和养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比照民法典父母与亲子女的规定。养父母离异时,对于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养子女,养父母仍有抚育的义务。

  养父母离婚后。养子女无论由养父或养母抚养,仍是养父母双方的养子女,不直接与养子女生活的一方有义务支付子女抚养费用。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养父母离婚时经生父母及有识别能力的养子女同意,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未成年的养子女一方既可依法解除收养关系,由生父母抚养。

  二、共同送养的情形

  收养法规定生父母送子女时须共同送养,但生父母一方不明或查不到或因不具有行为能力不能表意的例外,另一方可以单方送养。但收养法并未明文规定夫妻一方查不到或因不具有行为能力不能表意,另一方可以单方收养子女。正如生父母一方不明或查找不到或因不具有行为能力不能表意使得共同送养变得不可能一样,如果夫妻一方查不到或因不具有行为能力不能表意,则共同收养也变得不可能,在此情况下以不可能得到的共同收养为条件限制其进行收养明显不公。因此,只要这种单方收养对养子女并无不利,应予以准许。

  三、民政局收养孩子需要什么条件

  (1)无子女。 所谓“无子女”是指收养人既没有亲生子女,也没有养子女和继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所谓“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是指收养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身体、智力、经济、道德品质和教育子女等方面具有抚养和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能够履行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义务。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所谓“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主要是指精神疾病和传染病。

  (4)年满30周岁。 所谓“年满30岁”,是包括30周岁本数在内。夫妻共同收养,则必须双方都年满30周岁。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三条,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介绍的关于离婚后共同收养的孩子怎么办、共同送养的情形等的相关的内容,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民法典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如果还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帮助解决的话,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为你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