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多久可以逮捕判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8-14 16:31
0人浏览
导读:一起事故的发生,总有各种原因,如果是驾驶员故意的行为,那么性质就严重了,属于刑事犯罪,而如果不是故意的,是由违法行为造成的,造成他人重伤甚至死亡的,也一样有刑事责任,那么,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多久可以逮捕判刑?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多久可以逮捕判刑

按法律规定,如果构成刑事犯罪,一经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下达逮捕证说明案件还在公安侦查阶段。一般逮捕后,公安要在两个月内侦查完毕,然后把案子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限是一个月,一个月内向法院提起公诉,然后法院择日开庭、宣判。如果案情比较简单、证据充分的话,两个月足够了,如果有其他特殊情况的话,还有可能会延期或者退查,那样的话就要久一点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事故致人伤亡赔偿多少

1、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计算方法

以定型化赔偿模式来确定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和赔偿年限,具体为: 就是一次性赔偿20年,死亡赔偿是固定的,受害人是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死亡赔偿金赔偿的对象是余命,但又不完全是余命,如果年龄太小,赔偿20年就完了,年龄大一点的就是年龄每增加一岁就减少一年。 死亡赔偿金采纳了系“继承丧失说”,并非精神抚慰金,其计算公式为:

(1)城镇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岁以上的为(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

(2)农村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岁以下为20年(含);60周岁以上:n=(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

(3)60周岁以下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4)60周岁—75周岁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实际年龄-60)]。

(5)75周岁以上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

2、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

死亡赔偿金是结合受害人的身份来确定,赔偿标准订了二等。

第一等:城市居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赔偿;

第二等,农村居民,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

普遍的以户籍为准,城镇户籍的,死亡赔偿金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农村户籍的,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 在同一个事件中受害,用不同的标准来赔偿,应该说有问题,但这是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确定的死亡赔偿采取的是“继承丧失说”理论,确认死亡赔偿金是对没来收入的减少的补偿,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就业或者安家、定居的情况及其普遍,这部分农村户籍人员的收入、生活支出与城镇户籍的人并无什么不同,因此以死者经常居住地作为适用城镇标准或农村标准的条件更公平、更切合。

3、就高不就低的特殊赔偿原则

《解释》第30条规定的就是特殊情形下的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的标准。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不一致的计算方法,受害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如果低的可以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标准赔偿,尽可能的给受害人多赔偿一些。

4、实际赔偿的金额的确定以及一次性赔偿原则

《解释》第31条规定的是实际赔偿的金额的确定以及一次性赔偿原则。这条说什么呢?就说第19条至第29条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的具体赔偿项目,对于这些人身损害赔偿项目都要实行过失相抵,就是《解释》第2条当中提到的,按照《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之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

5、选定受诉法院

赔偿金是按照受诉法院地的标准计算,因此受诉法院地的选择与死亡赔偿金的数额有密切联系。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法院管辖规定,交通事故案件中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为:被告住所地法院、交通事故发生地法院,当事人在起诉前可查阅当地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选择标准高的法院所在地法院管辖更为有利,在选择受诉法院时同时需考虑诉讼的成本,如路途远近、赔偿标准的差异比例、在当地诉讼是否方便、地方性保护等因素予以综合考虑。

6、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及分配

由于交通事故致人的非正常死亡,不但造成该公民生命的丧失,同时也给死者亲属及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的极大损失,而且精神上的创伤及痛苦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但是人死不能复生,一个人的生命是无论用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对死者亲属的精神伤害和物质损失又是客观存在的。

我国法律在处理交通事故中规定了死亡赔偿金,还是考虑到上述因素,从实际出发,对死者亲属精神上受到的痛苦以金钱补偿的形式进行安慰。这不仅是一种抚慰,而且在道义上也是对肇事者不法行为的谴责。它反映了法律对生命权的保护得到了加强,也是对生命权予以重视的表现。同时,有的死者生前或以后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其死亡造成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下降也是客观存在的,给予一定的死亡补偿费,也兼有一定的经济补偿的性质。 由于死亡赔偿金兼有精神抚慰和经济补偿的双重性质,对于该款项的分配,应当依照立法上设立该款项的目的,并结合我国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领受人的范围和分割原则。领受人应确定在死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的范围之内,因为他们所受到的精神创伤及物质损失是最大的,同时由于死者的非正常死亡,造成了家庭的残缺,对于生活、工作等方面影响最大的,也是死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至于具体的分配比例,只能确定一个原则,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应以安定死者家属的生活为主,精神补偿为辅。死者的配偶及与死者死亡时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应当多得,与死者死亡时没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即可。

7、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举证

如果交通事故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其标准的,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三、道路交通事故如何防范

(一)强化对驾驶员的培训和证照管理

第一,强化对驾驶员的培训。驾驶员的素质对提高交通安全水平至关重要,80%左右的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对驾驶员进行培训,主要是提高驾驶员技能和危险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改变其不良行为,让他们了解道路交通事故的后果及严重性。

第二,加强对驾驶人员的路上管理,防止违章行驶。

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机动车辆和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网络,以便执法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处罚。

(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动态监控

第一,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监控。研究表明,36%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超速造成的,13%的事故是由于疲劳开车造成的。交通警察的强有力执法是改进驾驶员行为的主要手段,通过智能监控技术使驾驶员了解在“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地方”都遵守交通规则是免受处罚的最好办法。

第二,采用违章记分制处罚办法。对于违反道路安全规定的驾驶人员进行处罚记分,达到一定分值后,即暂扣驾驶执照,待参加系统理论学习和新的测试合格后,才能拿回执照。

第三,提高路上超载车辆的检测技术,通过设置车速自动检测仪,并安装数字摄像机及新的车速测量仪控制事故。

第四,集中整治车辆超载等严重违章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仪器装备和监控手段。

(三)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改进道路状况是减少道路事故很重要的因素。研究发现,每年投入1亿元就可以减少2个人死亡,在一些事故多发地段,同样投入1亿元,每年可少死亡20人。因此,针对一些事故多发地段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加大公路安全设施的投入,改善通行环境,建立并完善道路交通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和救援服务系统等,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

(四)采用新技术,减少人为误操作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进驾驶员操作行为,如采用智能运输系统可保持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确保车辆不超速,控制车辆在所限定的车道上行驶及在滑湿路面上保持平稳行驶,并可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

(五)建立道路交通防范机制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加强监控,加大安全投入,依靠科技,在车辆增加的同时,事故是可以降下来的。所以只要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各负其责、综合治理”的原则,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就能够尽快建立健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多久可以逮捕判刑”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交通事故致人伤亡要逮捕当事人的话,说明案件在公安侦查阶段,如果案情比较简单,证据充分的话,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还有疑问? 立即咨询律师

25万认证律师 · 60分钟无限追问 · 平均2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向我提问获取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默认头像
王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谢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黄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陈律师6分钟前回复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