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可以提精神损害赔偿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0-11 18:10
人浏览
导读:

如今不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私家车都普及起来,在这过程当中不免会因为意外的原因导致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的一方不仅饱受身体上伤痛的折磨,精神上也会遭受很大的创伤,在做这种情况下,交通肇事可以提精神损害赔偿吗?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相关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可以提精神损害赔偿吗

一、交通肇事可以提精神损害赔偿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八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本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一般的交通事故中,驾驶人给当事人或近亲属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后果的,受害人或家属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但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况下,驾驶人因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而构成刑事犯罪时,受害人或家属能否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的判决并不一致。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一般的民事诉讼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有明确规定,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仅限于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精神损害不在赔偿范围之内。因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否支持没有明确的规定,加之对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的不一致,导致司法实践中因交通肇事罪提起刑事附带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主张精神抚慰金时,是否能够得到支持的结果不一,不过经过案例检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赔偿的都是被害人遭受的财产损失,因此在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内,绝大多数是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

二、交通事故伤者可以主张哪些赔偿项目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具体赔偿数额以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

2、后续治疗费:伤者出院后需要进行必要的复查、修复、整容等后续治疗所产生的费用为后续治疗费,一般待实际发生后伤者再另行起诉,但实践操作中,通过司法鉴定机构确定,并和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主张赔偿,以节省诉讼成本。

3、康复费:伤者器官受伤特别是骨折进行相应的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其与后续治疗费有所区别,区别在于康复费是列入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内,而后续治疗费则列入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

4、误工费:误工费的多少与误工时间长短及误工收入有关,误工时间一般可以通过司法鉴定机构确定;误工收入,则区分对待:有固定收入的,按固定收入计算(提供劳动合同书、工资表、银行流水、社保等证据);无固定收入又无法举证近3年平均工资计算的按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护理费:根据护理人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一般也是通过司法鉴定机构确定;护理人员的收入参照误工确定,司法审判实践中大多比照湖南省居民服务行业上一年度年均收入计算。

6、营养费:根据伤者的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司法实践中如出院遗嘱中载明“加强营养”即可获得支持。

7、住院伙食补助费:根据伤者住院天数确定。

8、住宿费:因伤者在外地治疗,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予以赔偿其合理部分。

9、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发票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如伤者没有保存相应交通费票据,则由法院自由裁量确定。

10、鉴定费:伤者进行伤残鉴定而支出的费用,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由责任方赔偿。实践中,伤者做伤残鉴定时,建议由交通事故处理部门交警队委托鉴定机构为妥。

三、交通肇事自动投案的情形有哪些

对于自动投案需表现出肇事者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如下情形可认定为自动投案:1、交通肇事后主动报案,报案方式包括拨打110或到公安机关投案,且当司法人员询问时如实交代自己的行为;2、明知他人报案仍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3、在公安机关尚未确定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在一般性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4、交通肇事者因病、因伤或为了将伤者送医救治,而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事后如实供述的;5、并非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经亲朋好友规劝后陪同投案,并如实供述的;6、公安、检察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7、因特定违法行为在被采取行政、司法拘留、劳动教养等行政、司法强制措施期间内,主动向执行机关交代尚未被掌握的交通肇事犯罪行为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交通肇事可以提精神损害赔偿吗的相关知识,要注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中一般都是申请财产损失的相关赔偿,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绝大多数法院是不予以支持的。当然,如果发生了纠纷,可以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