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聋哑人监护人怎么确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08 14:36
人浏览
导读:在我国,成年人一般只有精神不正常的成年人还有小孩会有监护人,监护人一般就是去照顾他们。那么,聋哑人监护人怎么确定?民事诉讼的聋哑人是否应当制定法律援助?接下来,关于聋哑人监护人怎么确定的详细内容,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做更进一步的解答吧!
聋哑人监护人怎么确定

  一、聋哑人监护人怎么确定

  聋哑人不在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之内,故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后没有强制规定需要监护人。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包括:

  1、法定监护人;

  2、指定监护人;

  3、遗嘱监护人;

  二、民事诉讼的聋哑人是否应指定法律援助

  在《民事诉讼法》及现行的《法律援助条例》中没有规定明确聋哑人有资格接受法律援助服务。也可以说,民事诉讼中的正常聋哑人不应制定法律援助。

  在我国《刑诉法》第三十四条中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三、刑事诉讼法聋哑人规定是什么

  聋哑人同样属于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也就必然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并且应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那么聋哑人当然应当遵守《刑法》。

  根据《刑法》第四条的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由上述《刑法》中的明文规定我们可知,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是一律平等的,当行为人触犯《刑法》且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都会被判处承担与其刑事责任相适应的刑罚。因此聋哑人犯罪,在满足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下,会被判以与罪行相适应的刑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聋哑人监护人怎么确定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聋哑人没有监护人,因此不需要确定监护人,聋哑人一般来说不是精神上出现问题的人。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我们将耐心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