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违约行为如何赔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09 08:53
人浏览
导读:

合同签订后,一方违约而造成双方发生争议是非常常见的纠纷。那么他的违约行为造成损失该如何赔偿呢?接下来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更多关于“违约行为如何赔偿”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违约行为如何赔偿

一、违约行为如何赔偿

违约方对于守约方因违约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

具体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积极损失与消极损失(可得利益损失)。

民法典第584条规定,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可见其赔偿范围包括现有财产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二、法定损害赔偿

法定损害赔偿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由违约方对守约方因其违约行为而对守约方遭受的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法定损害赔偿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完全赔偿原则。

(2)合理预见规则。

(3)减轻损失规则。

三、法定损害赔偿与约定损害赔偿区别

约定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或约定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它具有预定型(缔约时确定)、从属性(以主合同的有效成立为前提)、附条件性(以损失的发生为条件)。

约定损害赔偿与法定损害赔偿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其一,约定损害赔偿在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造成对方的损害后,受害人则无需证明具体损害的范围即可依据约定损害赔偿的条款而获得赔偿(如果当事人仅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时,则应对实际损害负举证责任);而法定损害赔偿,受害人则必须证明具体损害的范围。

其二,在确定适用约定损害赔偿还是法定损害赔偿时,约定损害赔偿有优先适用效力,这点是合同自愿原则的体现。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违约行为如何赔偿”相关方面的知识。一方违约行为造成另一方损失的,另一方可以要求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根据行为的不同,区分法定与约定损害赔偿举证与否。如果还有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帮助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