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可以取保候审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09 15:44
人浏览
导读:

取保候审简单来说,就是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担保金,以此来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取保候审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而侵犯隐私权一般不涉及犯罪行为,自然也就不适用取保候审了。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可以取保候审吗

  一、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可以取保候审吗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只有符合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时,并满足取保候审的申请条件就可以申请: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二、隐私权纠纷算犯罪吗

  隐私权纠纷本身并不属于犯法,隐私权纠纷多半都属于侵权纠纷,按照法律的规定案件应该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而这里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三、人格权受到侵害的救济方式是什么

  当事人可以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造成后果严重的还有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可以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千条规定,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可以取保候审吗的相关知识,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只有符合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时,并满足取保候审的申请条件就可以申请。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