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侵犯隐私权是否以公开披露为要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04 10:18
人浏览
导读:

由于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技术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进行人身攻击的情形也是很多的,给个人带来很多的困扰,那么侵犯隐私权是否以公开披露为要件?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侵犯隐私权是否以公开披露为要件

  一、侵犯隐私权是否以公开披露为要件

  侵犯隐私权是否以公开披露为要件,隐私权的责任构成要件有: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

  《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

  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这是隐私损害的基本形态。只要隐私被损害的事实存在,不必表现为实在的损害结果,即具备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

  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

  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这种因果关系容易判断,是因为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的直接关联性,行为直接导致后果事实的出现。

  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过失也可以构成侵害隐私权的责任,但不常见,如小说创作中利用素材不当而暴露他人隐私,构成侵害隐私权,即为过失侵权。

  二、侵犯隐私的行为包括哪些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短信、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录制、公开、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收集、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三、个人隐私发到网上犯法吗

  将个人隐私发布到网上,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等情形的,就会构成犯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侵犯隐私权是否以公开披露为要件?综上所述,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对此,您若还有不了解的,建议咨询法律快车律师,他们会为您提供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