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什么是特大交通事故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10 17:05
人浏览
导读:

现代交通越来越方便快捷,在这一过程当中,发生交通事故也是难以避免的,交通事故有大有小,很多朋友就很疑惑什么样的交通事故能够被认定为犯罪,那么什么是特大交通事故罪?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又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相关法律知识。

什么是特大交通事故罪

一、什么是特大交通事故罪

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很多种可能性,所以需要查明确实与行为人违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才能确定构成交通肇事,否则就不能以此罪论处追究其刑事责任。例如行为人在高速上超速驾驶,突然之间发现前方几十米有人正在穿越马路,慌乱之下掉转方向盘试图避开行人,但又由于车速太多,导致车辆冲入人行道将他人压致重伤,这时的行为人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因为行为超速在先,违规行为已经实施,而后才是行人穿越马路作为介入因素引发案件发生,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严重超载驾驶的;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判处缓刑的条件

交通肇事罪缓刑适用应考虑的因素应当包括法定因素和酌定因素首先是法定因素:

1、看是否具备法定从轻和减轻情节。也就是是否符合《刑法》第67条和68条关于自首和立功的规定。具体到交通肇事罪,主要看肇事者在案发后是否有主动报案、自动投案、委托他人报案等自首情节,当然还包括是否构成立功等因素。

2、看是否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首先是刑期的要求,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可能被判处缓刑。对交通肇事罪而言,只有不具备加重情节的一般交通肇事,才满足缓刑适用的刑期要求。

其次是实质要求,即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再次,必须不是累犯,累犯的人身危险性严重,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较大,故累犯不得适用缓刑。

以下为酌定因素:

1、考虑被告人在交通肇事中所负的责任大小。从目前的法律规定看,只有负全部责任和主要责任、同等责任的才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那么在具体量刑时如果危害结果相同,而被告人所负的责任不同,量刑时亦应有所区别。

2、考虑被告人犯罪后的态度,包括认罪态度、案发后能否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犯罪后的态度直接反映行为人人身危险的程度。对案发后没有逃跑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案情的被告人在量刑中应该予以考虑。

3、考虑被告人是否对被害人及时抢救、治疗。

4、考虑被告人是否对被害人进行积极主动的经济赔偿。

5、考虑当时的犯罪时空和周围环境,如天气状况、地面路况等。很显然,在冰天雪地和大雾天气,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加大。

综上所述,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只要肇事司机能够积极救护受伤人员,主动投案自首,积极给与受害者家属经济赔偿,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司法实践中就能判处缓刑。

三、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区分

就罪过形式和犯罪形态而言,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结果犯;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抽象的危险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故意犯、具体的危险犯。就法定刑而言,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为7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而危险驾驶罪的刑罚则是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即拘役。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三个罪名的危害程度是有明显区别的。就危险驾驶罪而言,其可能与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发生想象竞合,此时,应择一重罪论处,最终成立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当然,如果是数行为的话,则应实行数罪并罚。就交通肇事罪而言,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一般的过失犯罪,二是危险驾驶罪的结果加重犯。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言,其可能与危险驾驶罪存在一定的交界连接点,尤其是醉驾这种情形。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什么是特大交通事故罪的相关知识,在交通肇事罪当中,判定情节是否恶劣要看死亡和重伤人数的多少,如果死亡人数多于2人和重伤人数多于5人的,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可以判定为情节恶劣。当然,如果发生了纠纷,可以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