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进行到一半可以终止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26 16:21
人浏览
导读:

合同的顺利进行是实现当事人双方利益的重要保障和途径。那么,合同进行到一半可以终止吗?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合同履行不能的情形有哪些?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

合同进行到一半可以终止吗


  一、合同进行到一半可以终止吗


  合同进行到一半时,如果双方协商一致或者出现法定的情形时,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就会终止。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1、合同权利义务消灭,未履行的合同义务不再履行;

  2、合同附随义务发生,并进入履行阶段;

  3、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特定权利和合同的特定条款仍然有效;

  (1)合同中的结算和清理条款仍然有效。

  (2)当事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不因合同终止而消灭。

  (3)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三、合同履行不能的情形

  《民法典》110条规定,一方违约时,当依社会观念认为债务事实上已无法强制执行,即属于履行不能;即使尚有履行的可能,但如果履行将付出不适当的代价或冒有生命危险,或因此违反更重大的义务,则依诚实信用原则,也应认定为履行不能。

  履行是否可能,应依一般社会观念判断,而不能仅凭债务人的观念加以断定。履行不能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标的物已灭失;有时标的物虽然存在,但因为法律上的原因而不能交付,如标的物被依法规定为限制流通物;有时是因为债务人自身的原因不能提供原定的劳务,如在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等。

  合同进行到一半时,如果双方协商一致或者出现法定的情形时,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就会终止。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合同进行到一半可以终止吗之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我们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