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法人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8-13 12:11
人浏览
导读:

民事权利能力是在社会中进行经济交往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法人作为在经济交往中法律拟制的人,也应当同自然人一样拥有民事权利才能更为方便高效的在市场中进行交易。那么法人的民事权利有哪些?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

法人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法人,其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其民事行为能力伴随着民事权利能力的产生而同时产生;法人终止时,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同时消灭。

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有以下三方面限制:

(1)性质上的限制。基于自然人的天然属性而专属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内容,法人均不能享有。例如身体权、健康权、隐私权、继承权、扶养请求权、婚姻自主权等,法人因自然属性无法享有。

(2)法律上的限制。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保护交易安全,某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受法律的直接限制。

(3)目的事业的限制。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以其目的事业为限,在以登记设立的法人,该范围以登记为准。

二、法人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

1、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与消灭的情形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从自然人的出生开始,到自然人死亡时消灭。

2、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不同。专属自然人的某些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如继承权利、接受扶养的权利等,法人不可能享有;而专属某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如银行法人开展信贷业务的权利,自然人则不能享有。

3、民事权利能力之间的差异程度不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普遍、一致和平等的,相互之间一般没有多大差别;而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都有局限性,并且相互差异很大。这是由于法人各自经营业务范围的不同,分别受到法律和自己章程的限制。

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如何实现

自然人的民事做法本领通常通过自然人自身的做法实现,即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为自己设定民事权利义务。而法人是一种组织体,其自身在客观上不可能像自然人相同实施民事做法。所以,法人的民事做法本领是通过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代理人的活动来实现的。

以上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法人的民事权利有哪些的法律知识。与自然人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到严格的限制,一般来说其权利能力行使的范围应当与法人的营业目的有关。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