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未生效的合同如何解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31 16:19
人浏览
导读:

合同是为了保障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协议书,根据法律要求制定的合同受法律保护。那么,未生效的合同如何解除?合同解除的条件包括哪些?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

未生效的合同如何解除

  一、未生效的合同如何解除

  合同未生效,当事人可以协商解除,也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二、合同解除的条件

  有下列情形,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此情况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来消灭合同关系。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主要债务;履行期尚未届满,债务人明示或默示毁约,这种行为被称为预期违约。

  此种情况一般要求债务人有过错,并且有履行能力。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也被称为迟延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已经构成了根本违约,此时无须经催告程序,被违约人在违约人履行期限届满末履行合同时,即可通知对方解除合同。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1、合同权利义务消灭,未履行的合同义务不再履行;

  2、合同附随义务发生,并进入履行阶段;

  3、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特定权利和合同的特定条款仍然有效;

  (1)合同中的结算和清理条款仍然有效。

  (2)当事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不因合同终止而消灭。

  (3)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未生效,当事人可以协商解除,也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未生效的合同如何解除之相关内容,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建议咨询我们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