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不可抗力的因素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0-15 09:20
人浏览
导读:只有对事件的发生无法预见,无法采取任何措施加以避免,对事件的后果无法加以克服,才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那么不可抗力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属于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有哪些特点?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可抗力的因素有哪些

  一、不可抗力的因素有哪些

  (一)不可抗力因素之一:不可预见性

  合同当事人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必须根本无法预见。如果能预见,或应该能够预见,则不构成不可抗力。

  (二)不可抗力因素之二:不可避免性

  即使出现了不可预见的灾害,如果造成的后果是可以避免的,那么也不构成不可抗力,只有无法采取任何措施加以避免,才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例如船在海上遇到风暴,附近就有避风港但不进去致使货物受损也需承担责任。

  (三)不可抗力因素之三:不可克服性

  这是不可抗力的最后一个特征。指当事人对该事件的后果无法加以克服,即毫无办法加以阻止这是不可抗力的延伸。

  二、哪些属于不可抗力

  (一)自然灾害。尽管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见能力(如预测地震、台风),但是,人类仍无法抗拒它。

  (二)政府行为。合同当事人往往很难预见政府的政策,法律或行政措施的变化,若当事人在合同签订之后,政府颁布新的政策、法律或采取新的行政措施,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应免除债务人不履行合同的责任。如政府干预、禁令、禁运等等。

  (三)社会异常事件。主要是指阻碍合同履行的一些偶发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

  三、不可抗力有哪些特点

  构成不可抗力具备以下特点:

  (一)不可预见的偶然性。不可抗力所指的事件必须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可预见的事件,它在合同订立后的发生纯属偶然;

  (二)不可控制的客观性。不可抗力事件必须是该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债务人不可控制的客观原因所导致的,债务人对事件的发生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主观上也不能阻它发生。债务人对于非因为可归责于自己的原因而产生的事件,如果能够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它,就必须努力去做,否则就不足以免除其债务。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您对不可抗力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总的来说,合同当事人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必须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找法律快车律师进行专业的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