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借款合同诉讼注意事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02 17:09
人浏览
导读:当向他人借款时,会签订借款合同,那么在借款合同出现争议时,会进行借款合同诉讼,那么在借款合同诉讼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我国法律对借款合同有哪些规定呢?以下就是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借款合同诉讼注意事项的相关内容。
借款合同诉讼注意事项

  一、借款合同诉讼注意事项

  (一)应妥善保管好借条、借款合同、欠条等债权凭证的原件。出借人应妥善保管好借条原件。要特别注意防止借条原件被盗窃、丢失或受到污染。保管的地方要安全、可靠,不易潮湿,也不能与化学物品接触。

  (二)保留借款的支付凭据(如银行转账记录等)。借款最好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尤其是金额较大的),并保留好相关凭证,如果通过别人的银行账户转账的,应当在借据中注明或者在转账时确认。

  (三)注意借款的诉讼时效。如果借据上有载明借款期限(还款期限)的,则诉讼时效期限为两年,从还款期限届满后次日起计算。如果在未明确载明借款期限的为不定期借款,可以随时要求对方还款,诉讼时效期间为法律规定的最长20年,从借条出具之日开始计算。

  二、借款合同的基本特征

  (一)贷款方必须是国家批准的专门金融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专业银行是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

  (二)借款方一般是指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学校、研究单位等实行财政预算拨款的单位则无权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三)借款合同必须符合国家信贷计划的要求。信贷计划是签订借款合同的前提和条件。

  (四)借款合同的标的为人民币和外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借款合同的主要标的。

  (五)订立借款合同必须提供保证或担保。借款方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必须有足够的物资作保证或者由第三者提供担保,否则,银行有权拒绝提供贷款。这种保证或担保是使贷款能够得到按期偿还的一种保证措施。

  (六)借款合同的贷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借款方在归还贷款时,一般要偿还贷款利息,而利率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计付,当事人双方无权商定,对国家规定的利率,任何人无权变更或修改。

  三、贷款人的权利

  在借款合同中,贷款人不得利用优势地位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按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贷款人不得将借款人的营业秘密泄露于第三方,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贷款人的权利主要有:

  (1)有权请求返还本金和利息。

  (2)对借款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权。贷款人可以按照约定监督检查贷款的使用情况。

  (3)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和解除合同权。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有关借款合同诉讼注意事项、借款合同的基本特征以及贷款人的权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或者疑问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法律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