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侵害个人名誉举报哪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0-31 13:02
人浏览
导读:发生侵害个人名誉的行为后,应当如何保护自己权益不受侵犯,我们第一时间应当采取什么措施避免伤害扩大。。因此接下来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关于侵害个人名誉举报哪里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侵害个人名誉举报哪里

侵害个人名誉举报哪里

侵犯名誉权应当向侵犯地的公安局报案。名誉,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诽谤新闻,否则构成名誉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或辱骂对方,则不构成名誉权。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二、名誉侵权的形式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重要隐私等。

1、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

2、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3、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我国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三、名誉权被侵犯后应当如何报案

公民的名誉权被侵犯的情况下,需要到侵犯地的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并根据公安机关的相关提示和要求进行处理,法律上对侵犯名誉权有明确的认定,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完毕后,可以移交到检察机关,根据相关犯罪事实进行认定后由法院进行司法判决,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上述阐述表明,名誉权被侵犯后应当立即向侵权地的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侦查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以上便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带来关于侵害个人名誉举报哪里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