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如何进行名誉侵权起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06 12:10
人浏览
导读:名誉权被侵犯,属于侵权行为范畴,使用侵权行为起诉的相关条件及内容。我国将名誉权划为人格权范畴,侵犯名誉全严重的还会涉及到精神损失费的赔偿。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有关如何进行名誉侵权起诉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如何进行名誉侵权起诉

  一、如何进行名誉侵权起诉

  确定对方是侵权行为的,要尽快收集好证据,并书写起诉状,向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如果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建议证据清单所列证据的复印件份数和起诉状的份数一样。通常提交的资料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2、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3、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对方侵权行为的书证、物证、音频资料等。

  二、名誉权被侵犯的认定标准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三、网络侵权怎么认定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越来越多,网络名誉侵权因涉及到受害人与侵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受害人与网站经宫者之间的关系而显得比较复杂。网络名誉侵权不仅具备上述一般名誉侵权的要件,而且同一般侵害名誉权的方式相比较其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网络名誉侵权的责任者难以界定。网络名誉侵权的责任者与一般名誉侵权的责任者相比较,网络名誉侵权的责任者除了侵权言论的发表者,还有可能是网站的经营者。

  其次:侵权言论的危害后果难以估计。一般侵害名誉的行为是通过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传播的速度与范围有限,而网络名誉侵权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的迅捷性与广泛性,对于受害人来讲所受到的伤害非常大。

  最后:侵权言论的散播具有广泛性。这是由互联网的性质所决定的。

  虽然通过网络侵害名誉权的情况比较复杂,但一般来说在现有的条件下网络名誉侵权的主要方式如下:

  1、通过发送电子邮件侵犯名誉。

  2、通过网络散布别人的隐私使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

  3、在网络论坛和留言板(BBS)上发表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言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如何进行名誉侵权起诉的相关内容,在诉讼过程中,重要的是举证环节,要证明对方侵犯名誉权所列举的证据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这样才能得到法官的支持。如果您在举证等环节存在困难,欢迎联系法律快车专业律师,为您提供精准服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