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怎么起诉监护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12 13:43
人浏览
导读:监护人是对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依法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监护人与非监护人之间会有监控纠纷发生的情况,产生监护纠纷应该如何依法解决。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怎么起诉监护人及其相关的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怎么起诉监护人

  一、怎么起诉监护人

  依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被监护人不服指定监护的,是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起诉被监护人的程序:

  1.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提起民事诉讼时需准备:民事起诉状,对方身份信息材料,证据清单和证据材料。

  2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立案。对于不予受理的,会作出裁定书;若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3.立案后,人民法院会在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4.人民法院会安排时间开庭审理。适用普通程序的,人民法院会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的,经批准可以延长,并会出具延期审理通知书。

  5.人民法院在审理结束后,会依法判决并出具民事判决书;判决书中会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

  二、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的利益怎么办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民法典》第三十四条、三十六条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三、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民事责任

  监护人在行使监护权的过程中,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这种侵害行为的性质,可以看作广义的侵害监护权行为,应承担侵权责任。因为,首先,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者,或者是人身权,或者是财产权,侵害这些权利,本身就构成侵权行为;其次,监护人以监护人的身份侵害被监护人的权利,是在监护法律关系之中履行职责所为,由于监护权是以义务为中心,因此,相对于该义务而言被监护人则享有受监护的权利,监护人不履行监护义务,或者违背监护义务而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正是侵害了被监护人受监护的权利。这种广义的侵害监护权行为,从行为方式上看,包括作为的方式和不作为的方式。

  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而不履行,是不作为的方式,如因其不作为而造成被监护人合法权益损害的,构成侵权行为。监护人违背监护职责,故意或过失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构成作为的侵权行为,此种侵害监护权行为,可以是侵害财产权的行为,也可以是侵害人身权的行为。其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应依照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不同分别适用侵害财产权损害赔偿,侵害物质性人格权的人身损害赔偿和侵害精神性人格权的损害赔偿的办法,确定其具体的民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责任,必要时,应附带民事进行损害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知识我们了解到起诉监护人需要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做出裁定,监护人要切实履行义务,不得侵害被监护人利益。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带来的如何起诉监护人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者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