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终止条件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13 14:10
人浏览
导读: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当中,我们知道,合同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了,双方当事人就要履行合同,不履行时,可能会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那么合同终止条件是怎样规定的?对于大家提出来的这个疑问,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来为大家讲解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同终止条件是怎样规定的

一、合同终止条件是怎样规定的

合同终止条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1)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2)合同解除;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5)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债务的,合同部分或全部终止);

(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7)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二、合同终止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民法典》

第五百五十七条 【债权债务终止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第五百五十八条 【债权债务终止后的义务】债权债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

第五百五十九条 【债权的从权利消灭】债权债务终止时,债权的从权利同时消灭,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另外,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债务的,合同的权利义务部分或者全部终止;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三、终止合同需要什么条件

终止合同的方法一种是法定解除,一种是约定解除。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合同终止条件是怎样规定的“这一问题的解答。阅读了上文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应该对此相关的问题都有所了解了吧。合同的终止条件在我们国家《民法典》是有非常明确的约定,我们国家主要是规定的6种情形,当然也有一些法律规定,或者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具体终止合同的情形,也是可以会导致合同终止的法律效力产生。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想要了解的,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大家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