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实际履行主体与合同主体不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11 10:30
人浏览
导读:合同有的时候会出现履行主体和签订主体不一致的情况,就好比实际出资人和名义股东差不多。那么,实际履行主体与合同主体不同?接下来,关于实际履行主体与合同主体不同的详细内容,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做更进一步的解答吧!
实际履行主体与合同主体不同

  一、实际履行主体与合同主体不同

  一般情况下,合同签约主体和合同实际履行义务的主体是一致的,但也有例外,有的合同约定的权利或义务指向第三人。

  合同的签约主体与实际履行主体:

  合同的签约主体与实际履行主体说明属于企业法务中合同管理部分合同的签约情况:重点在于将签约时间,签约主体、合同名称,合同编号进行真实描述合同的履行情况说明:相对复杂,重点在于对合同履行过程的每个义务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一个描述,并且通常还应当制作一个进程图,并随时跟进,提醒合同的履行情况,避免企业因为疏忽错过履行期限,而导致违约。这些内容没有统一格式的,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上述内容,自己撰写就可以。

  二、合同履行完后自动终止的期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签订的合同生效后,合同履行到期限届满的或合同解除,合同的权利与义务就会终止。

  《民法典》

  第五百五十七条 【合同消灭的原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债务相互抵销;

  (四)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五)债权人免除债务;

  (六)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七)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三、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

  1、适当履行原则

  适当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

  2、协作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不仅适当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而且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对方当事人协助其履行债务的履行原则。

  3、经济合理原则

  经济合理原则要求在履行合同时,讲求经济效益,付出最小的成本,取得最佳的合同利益。如:债务人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选择合理期限履行合同,选择设备体现经济合理原则,变更合同、对违约进行补救体现经济合理原则。

  4、情事变更原则

  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事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护合同原有效力则显失公平,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实际履行主体与合同主体不同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法律上并没有禁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出现损失了,签订合同的主体需要承担责任,这体现了合同的相对性。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我们将耐心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