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欺诈如何赔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6-24 14:21
人浏览
导读:

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合同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存在隐瞒、欺诈的行为对另一方合同当事人,因此签订的合同是不能表示双方真实意愿的。那么,合同欺诈如何赔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合同欺诈如何赔付

  一、合同欺诈如何赔付

  合同欺诈是当事人一方采取欺诈的手段,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在对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效力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该合同应视为无效合同,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第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虽没有损害国家利益,但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合同。使用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往往给受欺诈一方造成经济损失,欺诈方不但要返还财产,还应当承担合同约定的相应的违约责任,并赔偿受损害方实际造成的损失,包括实现合同后可预期利益损失。

  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

  (一)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实施欺骗的目的是让对方陷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从而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民事欺诈行为人在签订合同之后,总会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诈骗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或履行能力,即使有一点履行合同的行为,也是象征性的“虚晃一枪”。

  (三)民事欺诈行为人为了减轻责任可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辩解,但不会逃避承担责任;而诈骗行为人则是要使自己逃避承担责任,最终使对方遭受损失。

  三、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

  (一)欺诈人:

  1、欺诈人的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2、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而虚构事实、变更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体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

  (二)被欺诈人。被欺诈人的错误非因自己疏忽大意之故,而是因欺诈人的欺诈所致。所谓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合同欺诈如何赔付的相关知识,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发现存在欺诈行为的,应当及时存在欺诈的条款向法院起诉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变更该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