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网络名誉侵权怎样取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4-25 17:25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可能会遇到有些人与自己发生矛盾之后就随意在网上散播关于自己不实的言论,抹黑自己在大众面前的形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当怎么样维护自己的网络名誉权呢?网络名誉侵权怎样取证?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将带你了解一下相关法律知识吧。

网络名誉侵权怎样取证

  一、网络名誉侵权怎样取证

  1、公证取证。从收集证据的方式上看,网络著作权案件的取证主要在网上进行,需要对大量的具有证明作用的网上信息进行固定和保存。当事人采取公证取证的方式是要在诉讼前或诉讼中由公证机关对涉及网络上相关信息逐一打印并将取得证据的过程予以详细记录,形成一份客观完整的公证书。公证取证时,如果遇到图形、图像等声像文件,还需采用录音、录像的方式加以固定,以保证证据的完整性、客观性。

  2、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相关证据。网络服务商为其用户上网后的信息流通提供技术支持,因此用户在网上传播的信息总会经过网络服务商的计算机系统,并留下记录。这应当是网络著作权案件中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来源。对于该类证据取得应当是在诉讼中,经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或法院根据案件自行决定由法院向网络服务提供者要求提供证据,网络服务商有协助法官调查取证的义务。

  二、网络名誉权侵权如何认定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 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三、网络名誉权怎么立案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人对公民和法人的名誉不得损害。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我们都有权前往人民法院立案起诉对方。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因此,侵害名誉权的案件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起诉条件就可以立案。

  由上面几点情况来看,网络名誉侵权取证可以采取公证形式或者寻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帮忙解决。以上便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网络名誉侵权怎样取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疑惑,欢迎联系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