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什么是侮辱人格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6-18 07:01
人浏览
导读:在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网上进行骂战,有的是很离谱的,比如造谣他人有什么大病之类的,这些都是侮辱人格的表现。所以,什么是侮辱人格?侮辱罪有哪些立案标准?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侮辱人格

一、什么是侮辱人格

侮辱人格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侮辱人格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人格,给他人造成伤害,情节严重的情形。该罪要求行为人的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行为的故意。

具体来说侮辱行为包括:

(一)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粪便泼人,以墨涂人,强剪头发,强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动作等,而不是指殴打、伤害身体健康的暴力。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则应以伤害罪论处。

(二)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

(三)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者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隐私,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二、侮辱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

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刑法》同时规定,犯侮辱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告诉才处理”,根据《刑法》第98条的规定,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刑法》之所以侮辱罪要告诉才处理,是考虑到侮辱行为大都发生在家庭成员、邻居、同事之间或日常生活之中,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且社会危害性不是很大,多数场合下可以通过调解等缓和力式来解决。此外,被害人可能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受到侮辱的事实,如果违反被害人的意志而提起诉讼,采用刑事制裁的方法解决反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需要指出:“告诉才处理”,并不是说不告诉不构成犯罪,而是说不告诉对这种犯罪就不提起诉讼。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是指侮辱行为引起了被害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等后果,被害人无法告诉或失去告诉能力的情况。

三、精神损失赔偿金额判断因素

第一个判断因素就是:当地人民法院会先确定侵权人对受害人的侮辱,诽谤行为达到了怎样的过错程度;

第二个判断因素就是:当地人民法院会调查侵权人对受害人进行侮辱和诽谤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等细节方面的问题;

第三个判断因素就是:当地人民法院会调查侵权人对受害人进行侮辱和诽谤行为,以后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四个判断因素就是:当地人民法院会调查侵害人对受害人进行侮辱、诽谤行为以后,会不会从中获得利益;

第五个判断因素就是:当地人民法院会调查侵权人的经济能力,判断侵权人能对受害人进行多少精神损失赔偿;

第六个判断因素就是:当地人民法院会根据事件当地的人均生活水平,对受害者的精神损失赔偿金额做出具体的判决。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什么是侮辱人格”等相关法律知识。侮辱人格比较常见的就是诽谤、或者是言语上的冲突等构成侮辱罪的是对当事人伤害比较严重的就又可能坐牢。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