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多少岁可以公证遗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25 13:02
人浏览
导读:

公民死亡之后留下的合法财产,是属于遗产的范围,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继承遗产,有继承权的人才有权利继承,有继承权的可以公证,也可以不公证,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那么,多少岁可以公证遗产?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少岁可以公证遗产

一、多少岁可以公证遗产

和年龄没有关系,胎儿,没出生的孩子都可以继承遗产。办理遗产继承公证,和岁数没关系。未成年可以有你的合法监护人(爹妈)代替你签字办理,需要提供你的出生医学证明。对于没有出生的胎儿,在分割遗产,办理继承时候,也要为没有出生的孩子预留份额。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 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

二、对遗产分配有争议的怎么办

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继承人对遗产分割问题有争议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遗产管理人有什么职责

遗产管理人的职责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清点遗产,制作遗产清单。遗产管理人对于由其管理或应由其管理的遗产应当进行清点,并登记造册、制作遗产清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便于遗产管理,防止遗产散失;便于计算遗产的价值及清算移交遗产;便于继承人或利害关系人随时查阅。

2、保存遗产,可以对遗产采取必要的措施。遗产管理人在管理遗产时,如认为不采取必要的处分措施不足以保护遗产的,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为保存遗产而采取的诸如变卖、修缮等;对被继承人紧急债务和税款的清偿;继续进行必要的营业行为等。

3、公告及通知。遗产管理人有权也有职责公告通告或个别通知继承人、受遗赠人、死者生前的债权人,以使他们能够继承或者接受遗赠的遗产或能够获得债权的实现。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多少岁可以公证遗产”等相关法律知识。多少岁的人申请公证遗产是没有限制的,如果是未成年人,由未成年的父母代替签字办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