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土地承包是否可以继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15 09:21
人浏览
导读:

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或集体的。农民可以享有从集体分包下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土地进行使用收益,也可以转让。当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去世后,就会想要继承。那么土地承包是否可以继承?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土地承包是否可以继承

一、土地承包是否可以继承

不能继承的,承包的土地是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不是个人财产,所以不能继承。

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包括:

(一)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

(二)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生产设施、农田水利设施;

(三)集体所有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

(四)集体所有的其他不动产和动产。

二、土地承包权概念

土地承包权一般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农村土地承包人对其依法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一定处分的权利。

承包的原则:农村土地承包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农村土地的范围:农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使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家庭承包经营:

(一)发包方权利:发包的权利、监督的权力、处理的权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发包方的义务:维护承包方的土地经营权、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为承包方提供必要的服务、组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承包方的权利:土地承包经营、土地承包经营的流转、承包地被征用、占有时依法获得补偿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四)承包方的义务: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三、农村土地类型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土地的类型分为耕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将农村土地承包分为“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的承包”两类。“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其他方式的承包”是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的承包,承包方的主体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针对“其他方式的承包”,该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该承包人死亡,其应得的承包权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在承包期内,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该项规定实际上是针对上述“四荒”地做出的,并不包含耕地,对于耕地,承包人死亡后,其继承人能否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现有立法没有明确的规定。

承包期内家庭的某个或部分成员死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由发包方收回承包地,因此不能继承。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收集的关于土地承包是否可以继承的相关知识,如您还有疑惑,请咨询法律快车平台的律师,他们会为您给出更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