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土地承包证明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31 09:30
人浏览
导读:

承包土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向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的承包,一种是集体内部的家庭承包,承包了土地,承包人就有土地的使用权,也可以转让自己的承包权,那么,一般土地承包证明怎么办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承包证明怎么办

一、土地承包证明怎么办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明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再流转时)等。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指村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立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关系后,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该合同的基础法律关系进行审查,认为合同关系合法有效,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颁发的用益物权凭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和变动,虽不以登记为生效要件,但是一经登记便具有了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政府通过发证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排他性效力。颁发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具有权利推定效力,可以据此认定权利人取得该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用以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稳定以及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有关规定 第三条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第九条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条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十六条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第二十七条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

第三十二条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它方式流转。

第四十九条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它方式流转。

《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三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和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农村土地承包证明怎么写

甲 方:

乙 方:

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甲方村民小组全体村民,同意乙方公司一次性征用本村土地,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民法典》及相关政策的规定,现就征用土地相关事项达成协议,特订立本合同,以资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一)四至界线:该地块位于,东至,西至,南至,北至。

(二)土地面积:该地块长米,宽米,合计面积亩,作为乙方生产、建设、经营场地用途。

(三)土地征用费:征用土地亩,每亩价格元,合计人民币万仠佰元整(¥: )。

(四)付款方式:土地征用费在签订合同时一次性付清。

(五)其它事项:

1、合同生效后,该地块归乙方所有,乙方有权改变土地的用途;

2、土地征用后,甲方村民不得阻挡乙方的改造、装修、修建等正常施工,也不能干扰乙方的正常经营活动;

3、土地征用后,不因乙方的转让、拍卖、承包、合资、扩建而改变或终止本合同;

4、若甲方违反合同,除全额退还乙方支付的征地费外,另赔偿给乙方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5、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可订立补充合同。

(六)本合同一式三份,甲方、乙方和村委会各执一份,从签订合同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三、土地承包合同怎样才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另外,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则合同在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后才生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三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登记机构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三百三十四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第三百三十五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土地承包证明怎么办”等相关法律知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都是可以作为土地承包证明,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和变动,虽不以登记为生效要件,但是一经登记便具有了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