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私自转移遗产犯法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15 08:40
人浏览
导读: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当中,公民死后的财产将会由他的亲属进行继承,在财产还没进行分割之前,遗产是由继承人共同管理的,那么私自转移遗产犯法吗?对于大家提出来的这个疑问,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来为大家讲解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私自转移遗产犯法吗

一、私自转移遗产犯法吗

继承人私自转移遗产是属于违法行为。

遗产是对此有继承权的所有继承人的,私自转移,属于恶意侵吞,应当丧失或被剥夺继承权的。

二、遗产被转移怎么办

遗产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能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任何继承人不得私自转移、恶意侵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故意隐匿、侵吞或争抢遗产的继承人,能酌情减少其应继承的遗产。

因此,发现转移遗产的情况,能向法院起诉追回应继承的份额,转移遗产者有可能承担减少继承遗产的法律后果。

其他继承人如果不共同起诉他,法院会在起诉后通知他们,并均列为原告,如果有不愿意做原告的,则表示放弃了此财产的继承权。

起诉前,收集非法转移遗产的确凿证据,收集非法转移人的身份情况,然后持上述证据向主要遗产所有地或者被告所在地的法院起诉。

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查封、冻结被转移的财产,为将来胜诉后有财产可供执行。对于涉及银行的证据,能在起诉后,向法院申请,请求法院协助到银行取证。

三、法定继承的特征

(一)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法定继承虽是常见的主要的继承方式,但继承开始后,应先适用遗嘱继承,只有在不适用遗嘱继承时才适用法定继承。因而,从效力上说,遗嘱继承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补充。

(二)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限制。各国法律虽都承认遗嘱继承的优先效力,但也无不对遗嘱继承予以一定的限制。例如,许多国家的法律都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特留份。《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因此,尽管遗嘱继承限制了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但同时法定继承也是对遗嘱继承的一定限制。

(三)法定继承中的继承人是法律基于继承人于被继承人间的亲属关系规定的,而不是由被继承人指定的。从这点上说,法定继承具有以身份关系为基础的特点。

(四)法定继承中法律关于继承人、继承的顺序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的规定是强行性的,任何人不得改变。

(五)法定继承具有法定性,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嘱并存。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私自转移遗产犯法吗“这一问题的解答。阅读了上文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应该对此相关的问题都有所了解了吧。综上,在遗产分割之前,就将财产转移是已经触犯到了法律,是违法的,会丧失继承权。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想要了解的,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大家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