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怎么认定根本违约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16 08:44
人浏览
导读: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当中,我们了解到合同对当事人而言,是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的,从社会角度而言,是为了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那么怎么认定根本违约?对于大家提出来的这个疑问,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来为大家讲解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么认定根本违约

一、怎么认定根本违约

根本违约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制度,根本违约认定的标准在于违约行为是否导致合同无法实现,若违约行为导致合同无法实现,非违约方有权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二、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另一方当事人遭受损害。这是构成根本违约的前提。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合同,但另一方当事人并没有遭受损害,便不可能构成根本违约。同样,如果一方当事人遭受了损害,但是另一方当事人并没有违约事实,如由第三人或不可抗力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在此情况下,同样不可能构成根本违约。

(二)损害的结果导致实际上剥夺了受害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仅仅由一方当事人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还不足以构成根本违约;这种损害还必须导致另外一个结果,即实际上剥夺了另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才构成根本违约。

(三)违约方对违约结果的可预知性或可预见性也是构成根本违约的要件。违约方在违约时对其违约行为的后果能够预见到将给对方当事人带来重大损害,这种违约性行为才构成根本违约。

三、根本违约和预期违约有什么区别

(一)违约时间不同

实际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已经届满后,预期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

(二)提起违约责任的时间不同

预期违约的违约责任只能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提出,而实际违约的违约责任可以在违约行为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提出。

(三)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预期违约行为表现为未来将不履行义务,可以转化为实际违约或因违约方违约意思的撤销而消失,即预期违约只是一种违约的可能,而不像实际违约那样表现为现实的、客观存在的违约行为。

(四)违约的形态不同

预期违约是对整个合同的毁弃,是对诺言的完全违反。实际违约则包括不履行、延迟旅-行、不适当履行和其他不完全履行等多种样态。

(五)两者的处理方式和导致的后果不一样

预期违约行为发生后,债权人可要求违约方提供履行担保,在得到必要的履行担保后,合同可以继续履行,否则债权人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并可以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而实际违约行为发生后,实际的损失已经形成,无法挽回,债权人只能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怎么认定根本违约“这一问题的解答。阅读了上文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应该对此相关的问题都有所了解了吧。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方若是出现根本违约的情形,那么我们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想要了解的,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大家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