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隐私权的法律定义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17 10:00
人浏览
导读: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当中,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隐私权被侵害的风险日益加剧,犯罪份子利用获取我们的隐私信息对我们进行勒索威胁等事件层出不穷,为了维护我们的基本人格权利,我们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不受侵害,那么隐私权的法律定义是怎样的?对于大家提出来的这个疑问,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来为大家讲解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隐私权的法律定义是怎样的

一、隐私权的法律定义是怎样的

隐私权的法律定义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不愿为他人知晓的个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隐私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空间能够自由支配和控制,不受他人侵犯的一种人格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简单来说,隐私权就是保护我们不想被他人知道的个人信息的权利,如不想被人知道的日记本、照片、行程信息、手机号码等。

二、隐私侵权的情形有哪些

在了解了隐私权的法律定义后,我们怎么知道别人侵犯了我们的个人隐私权呢?让我们接下来认识一下在什么情形下构成隐私侵权。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以下情形构成隐私侵权:

(一)未经允许窥探他人隐私的情形。

(二)擅自公开他人隐私的情形。

(三)侵扰他人私生活空间的情形。

(四)其它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形。

通过上述情形理解,我们基本能够判断生活中的各种隐私侵权行为。

三、隐私权包括哪些

(一)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二)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三)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怎么保护我们的隐私权

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并要求侵害人赔偿所造成的的损失,如果侵害人仍然不停止侵权行为的,被侵害人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侵害人停止侵权行为的措施。如果侵害人拒不承担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被侵害人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在媒体上发布公告或通过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侵害人承担。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隐私权的法律定义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解答。阅读了上文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应该对此相关的问题都有所了解了吧。隐私权是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重要权利,依法受到法律保护,不容许他人侵犯。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想要了解的,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大家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