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有偿出让是什么意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2-31 11:12
人浏览
导读:

在如今的社会生活当中,土地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任何人的土地都是属于使用的情况,要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是可以转移的,一般在商品房买卖之后,土地所有权证也自然转移。那么有偿出让是什么意思?对于大家提出来的这个疑问,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来为大家讲解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偿出让是什么意思

一、有偿出让是什么意思

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方式是指政府作为国有土地的代表以什么形式或程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让与土地使用者。

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有哪几种出让方式?

(一)协议出让,指土地使用权的有意受让人直接向国有土地的代表提出有偿使用土地的愿望,由国有土地的代表与有意受让人进行一对一的谈判和切磋、协商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有关事宜的这样一种出让方式。

(二)招标出让,指在指定的期限内,由符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以书面投标形式,竞投某地段土地使用权,由招标人根据一定的要求择优确定土地使用(即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的出让方式。以招标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不仅要明确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明确招标的效力及招标人在招标期限内应负的责任等。

(三)拍卖又称竞投,有些地方也叫“拍让”。它是指由土地所有者代表在指定的时间、地点,组织符合条件的土地使用权有益受让人到场,就所出让使用权的土地公开叫价竞投,按“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的一种出让方式。

二、房地产权证上土地使用类型是有偿出让

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土地使用类型只有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两种形式。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由此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

(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土地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三、土地划拨与出让的区别

从时间上来讲,出让的都是有年限的,例如工业用地50年,居住70年;而划拨是无期限的;

从金钱上面来讲,出让地需要交出让金的,一般都是市场价;划拨地需要缴纳征地补偿、安置补偿等成本费用就可以供地了;

从性质上来讲,划拨土地都是市政公共设施和机关办公、公益事业、重点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都是属于无盈利性质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偿出让是什么意思“这一问题的解答。阅读了上文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应该对此相关的问题都有所了解了吧。阅读文章得知有偿出让是指政府通过几个形式或者程序将国有土地让给土地使用者,有偿出让的方式主要有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等三种方式,这些方式都不是无偿的。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想要了解的,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会给大家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