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如何认定保证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1-07 09:20
人浏览
导读:

合同当事人为保证合同顺利履行,会在合同签订时要求提供担保,担保的类型分为人保和物保,在认定保证人中应当如何认定。因此接下来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如何认定保证人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如何认定保证人

一、如何认定保证人

保证人应具备的一般条件:

(一)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

(二)具有一定的商业信誉和经营能力;

(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三条,机关法人不得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保证人可以约定放弃追偿权吗

担保人追偿权是可以约定放弃的。《民法典》第七百条的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可以看出,担保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在承担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的,但双方当事人约定担保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不得对债务人追偿的,应当遵守其约定,担保人无追偿权,不得对债务人进行追偿。

三、保证期间为多久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保证期间。如果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6个月。在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一般保证场合,债权人应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如果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次日计算。

根据上述阐述,保证人的认定要根据保证人清偿能力、是否具备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是否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等方面认定。以上便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带来关于如何认定保证人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