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中民间债权债务法律保护几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1-07 09:48
人浏览
导读:

债权人在实现债权的时候要注意相应的民事诉讼时效是否超过了法定期限,一旦超过了法定期限,债权人就会面临丧失胜诉权的情况。那么,民法典中民间债权债务法律保护几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法典中民间债权债务法律保护几年

  一、民法典中民间债权债务法律保护几年

  民法典规定,向法院主张权利的时效是三年,所以债权债务有效期是三年,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债权诉讼时效中断情形都有哪些

  (一)提起诉讼。

  (二)申请仲裁。

  (三)申请支付令。

  (四)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五)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六)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七)申请强制执行。

  (八)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九)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十)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十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十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十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十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十五)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

  (十六)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前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十七)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

  (十八)债权转让的,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三、民法典中债权债务的概念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的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司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法典中民间债权债务法律保护几年的相关知识,向法院主张权利的时效是三年,所以债权债务有效期是三年,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开始计算。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