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借款合同违约责任规定了哪些措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1-14 09:16
人浏览
导读:

实践中,我们在向他人借款的时候,一般会约定借款的还款期限,这样的书面合同可以作为纠纷的证据使用。那么,借款合同违约责任规定了哪些措施?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借款合同违约责任规定了哪些措施

  一、借款合同违约责任规定了哪些措施

  (一)支付违约金或者支付罚息

  支付违约金,是当事人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借款合同约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规定的义务时,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这是对违约人的违约行为的经济制裁,带有惩罚性。

  违约金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两种形式。

  所谓法定违约金,是指违约金的数额、幅度、范围和支付方式等由法律法规加以规定。如《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时,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如果由于违 约已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还应当进行赔偿,补偿违约金不足的部分。

  《借款合同条例》规定,借款人不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的,借款人有权收回 部分或者全部贷款,对违约使用部分,按银行规定的利率加收罚息。借款人不按期偿还借款,贷款人有权限期追回贷款,并按银行规定加收罚息。因贷款人的责任未按期提供贷款的,应按违约数额和违约天数,付给借款人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的计算与《借款合同条例》所规定的罚息的计算相同。这里的“罚息”就属于法定违约 金。

  约定违约金,是指法律法规未作规定,而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加以约定的违约金。无论是法定违约金还是约定违约金,只要当事人一方在客观上有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的违约事实,就应当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二)贷款人限期收回贷款,并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发放新贷款

  贷款人为了执行国家赋予的信贷监督职能,对借款人违约必须采取信贷制裁措施,贷款人有权限期收回贷款,并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发放新贷款。这也是违约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形式。

  二、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的形式都有哪些

  (一)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的形式包括:

  1、支付违约金或者支付罚息,违约金的数额双方当事人事先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因违约造成一方当事人损失的,按照造成的实际损失进行计算赔偿。

  2、贷款人限期收回贷款,并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发放新贷款。

  三、民间借款合同中违约责任是有高限要求的

  要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进行确定。在合同交易中,违约金责任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民事责任形式,当事人为充分保障自身利益,在合同条款中经常将违约金责任与赔偿损失、继续履行以及其他补救措施并行约定,以期在交易对方出现违约行为时,可以通过事先约定的较为完备的违约责任条款来对冲交易风险,减少乃至填平交易损失。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违约金责任的法律性质、违约金与赔偿损失的关系、违约金与继续履行的关系、举证责任分配及合同意思自治与实质公平的权衡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导致违约金调整规则适用中的存在各种不同的争议,造成具体纠纷处理中裁判尺度各异,对当事人之间利益均衡的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民法典》第58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根据《民法典》第58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它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法律规定预定违约金,除了给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外,也避免了违约后损失计算的麻烦和当事人证明损失大小的麻烦,使当事人能迅速确定自己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因此,当事人如需要法院增加违约金额、或者当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时,则需承担证明损失大小的责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借款合同违约责任规定了哪些措施的相关知识,支付违约金,是当事人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借款合同约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规定的义务时,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