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债权转让相关的法律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1-26 12:31
人浏览
导读:

欠款纠纷在生活上是比较常见的,就好比如甲跟乙借钱三万元,乙又跟丙借四万元,约定的还款期限为两年,一年后,乙就跟甲说让甲把三万元还给丙。那么,债权转让相关的法律规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债权转让相关的法律规定

  一、债权转让相关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转让】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六条 【债权转让通知】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五百四十七条 【债权转让时从权利一并变动】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该从权利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者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

  第五百四十八条 【债权转让时债务人抗辩权】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第五百四十九条 【债权转让时债务人抵销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一)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

  (二)债务人的债权与转让的债权是基于同一合同产生。

  第五百五十条 【债权转让增加的履行费用的负担】因债权转让增加的履行费用,由让与人负担。

  二、十五、转让或受让债权时应当注意哪些情况?

  (一)在条件上。企业对自己享有的债权原则上可以随时转让,对他人的债权原则上也是可以受让的,但是,在以下三种情形下,法律禁止债权流转:

  1、按照合同性质不得转让,比如身体受到伤害而订立的赔偿协议;

  2、原合同约定不得转让;

  3、按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如国家禁止文物外流,如将文物买卖合同的权利转让给外国企业或外国人,就是禁止的。转让属于这三类的债权,转让方可能要向受让人承担违约责任,受让方可能并不能取得这些权利,因此,无论贵企业是转让方或受让方都应当引起重视;

  (二)在程序上。转让人应当通知债务人。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是转让的一方通知,因此,作为受让人进行通知没有法律意义。贵企业如果受让权利,应当要求转让人及时发出通知,或者要求转让人在通知上加盖公章后由贵企业发出。

  三、哪些债权转让存在较大风险

  (一)诉讼时效已经完成的合同债权

  由于诉讼时效完成只丧失胜诉权,合同的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不受法律的限制。但合同实体权利仍然存在,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合同债务,这种履行即发生法律效力,所以这种债权是一种效力不完全的债权,虽然没有强制执行力,但是还存在着债务人履行的可能性,并且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履行仍享有保持力,所以这种合同权利仍然可以成为合同权利转让的标的。

  (二)因可撤销行为所发生的合同债权

  对于可撤销的合同,这类合同效力在撤销权期间届满前处于可撤销状态。如果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合同自然无效,合同权利的转让协议也因失去了其转让的对象而不可能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如果撤销权人不知道其具有撤销权而放弃撤销权,该债权还是存在实现可能的。

  (三)权利大小不确定的合同权利

  这种合同权利虽然合同债权在转让时尚未确定,但它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确立的合同权利,因而不影响其价值的存在,当然可以转让。

  (四)作为权利质押标的合同权利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债权转让相关的法律规定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可知,债权转移之后,应该是需要通知债务人的,这是法律上规定的情况。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