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生效后双方都未实际履行合同效力如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2-09 10:21
人浏览
导读:

当合同依法生效之后,合同当事人就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履行各自应尽的义务。那么,合同生效后双方都未实际履行合同效力如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合同生效后双方都未实际履行合同效力如何

  一、合同生效后双方都未实际履行合同效力如何

  有效。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二、哪些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时,可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此外,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依照以上情形中止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三、履行合同应当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一)实际履行原则。义务人在违反合同的情况下,即使支付了违约金或赔偿金,也不能免除其合同责任,只要对方需要并坚持,还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标的继续履行。

  (二)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切实、准确地按合同约定的各项条款去履行,即履约行为和结果同约定条款的要求相符合。

  (三)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应本着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去共同完成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履行各自应尽的责任。

  (四)诚实信用的原则。当事人在履行合同中,应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及交易习惯正确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五)全面履行。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合同生效后双方都未实际履行合同效力如何的相关知识,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