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隐私权受到侵害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4-25 16:06
人浏览
导读:

隐私权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民事权利,在法律上也明确规定了对隐私权保护的有关条款,有侵害他人隐私权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若在日常生活中隐私权受到侵害怎么办呢,该如何运用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接下来就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隐私权受到侵害怎么办

  一、隐私权受到侵害怎么办

  (一)隐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确保护的一项人格利益,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隐私权受到侵害公民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具体如下:

  1、停止侵害

  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

  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3、赔偿损失

  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2)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

   (二)起诉。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侵害隐私权严重的,可以以侮辱、诽谤罪向法院起诉。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隐私权包含的基本权利

  隐私权包括以下四项权利:

  (一)隐私隐瞒权:隐私隐瞒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人所知的权利。

  (二)隐私利用权:隐私利用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隐私权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

  (三)隐私支配权:隐私支配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隐私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

  (四)隐私维护权:隐私维护权是指隐私权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享有维护其不受侵犯的权利,在受到非法侵犯时可以寻求公力与私力救济。

  三、隐私权的适用范围

  (一)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即自然人,不包括法人,法人的秘密一般属于公共领域的事务,而非个人的人格尊严之内容;

  (二)隐私权的客体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及私人领域;

  (三)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隐私权具有可克减性,如果与隐私权相对的公共利益足够重要,那么隐私权是可以克减的、是受到限制的。但是,这种限制应严格遵守正当程序原则,即公权力介入私生活的有力限制与约束,在法律执行和司法程序中应遵循相关的程序性规则 。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隐私权受到侵害怎么办的相关内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公民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或是向法院起诉。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