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什么是意定监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2-28 10:23
人浏览
导读:

实践中,对于意定监护的处理情况,这是需要按照有关的手续和情况进行办理,并且对于权利予以保障。那么,什么是意定监护?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意定监护

  一、什么是意定监护

  意定监护这一概念,是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民法总则第一次将理论变成现实的。韶关、乌鲁木齐等地的公证处是在2019年年末才开始正式启动意定监护公证服务。

  所谓意定监护,就是不同于法定监护,最大限度尊重公民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

  意定监护实际上是法律对公民权利实现最大化的支持。一个人希望以什么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生病了救治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过度医疗,都可以通过意定监护的形式让其他人帮助自己实现。意定监护的重要作用就是,确保每一位当事人都能有自己信任的监护人行使监护职责,避免当事人由于家庭矛盾、情感纠纷等原因,配偶、子女等法定监护人不能或不愿意行使监护职责,最终导致当事人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民法典的意定监护有什么规定

  意定监护是指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和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等人协商,以书面形式在成年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三条 【意定监护】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三、意定监护的监督人是谁

  监护监督制度是意定监护的配套制度,意定监护监督人,是指由法院选任、就监护人对监护事务的执行情况定期向法院报告之人。监督人的资格法律上并无限制,准用民法关于监护人资格的规定。关于意定监护监督人的数量,与意定监护人一样,法律上并无限制,可以选任数人担当。

  意定被监护人应当是年满十八周岁、智力水平和精神状况正常的自然人。合同的相对方也就是意定监护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具有监护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意定监护人的自然人可以是意定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也可以是与其关系密切的其他人。

  《民法典》第三十三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6条第一款规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什么是意定监护的相关知识,针对意定监护的办理流程,国家相关法律条例也是做出了详尽的规定,民法典中的意定监护的含义是被监护人在有意识能力的情况下自己选择监护人,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