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不可抗力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14 12:10
人浏览
导读:

在实践生活当中,合同当事人如果因为台风、地震等自然因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这在法律上就属于不可抗力的情形。那么,不可抗力的情形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不可抗力的情形有哪些

  一、不可抗力的情形有哪些

  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责事由,《民法典》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常见的不可抗力有:

  (一)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等。

  (二)政府行为。政府行为一定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以后发生,且不能预见的情形。如运输合同订立后,由于政府颁布禁运的法律,使合同不能履行。

  (三)社会异常形象。一些偶发的事件阻碍合同的履行,如罢工骚乱等。不可抗力虽为合同的免责事由,但有关不可抗力的具体事由很难由法律作出具体列举式的规定,因此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可以在订立不可抗力条款时,具体列举各种不可抗力的事由。

  二、不可抗力事故一般应具备什么要求

  (一)是合同签订以后发生的;

  (二)不是由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疏忽或过失所造成的;

  (三)是当事人所不能控制的。不可抗力事故包括由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原因引起两种情况。至于哪些意外事故可以列入不可抗力的范围,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不可抗力条款中商定。不可抗力事故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解除合同,一种是暂时中止合同即延迟履行合同。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在什么情况下只能暂时中止合同,以及援引不可抗力条件所应提供的证明、通知对方的时间和手续等,都应在不可抗力条款中予以明确。

  三、只要发生不可抗力就可以解除合同吗

  发生不可抗力,必须要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才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不可抗力的情形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对于不可抗力情形的相关法律制度是比较严格的,对一些自然灾害战争等之类的都属于不可抗力,要注意正确的处理方法和流程。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