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对离婚时财产分配原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11 10:32
人浏览
导读:

我们在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时候,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分配原则为辅助。那么,民法典对离婚时财产分配原则是怎样的?离婚财产分割债务清偿又是怎样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法典对离婚时财产分配原则

  一、民法典对离婚时财产分配原则

  (一)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双方有平等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权利;

  (二)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给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适当多分一些财产;

  (三)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原则,对生产可以分给有经营知识和能力的一方,然后由该方给付另一方一半的补偿;

  (四)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原则。

  二、离婚财产分割债务清偿

  共同债务范围:

  现行《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这里“共同生活所负债务”的提法在立法时似无明显问题,但现在看来含义偏窄,应强调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债务和因共同经营所负债务都是共同债务。夫妻为共同生活、共同经营和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是共同债务。

  债务的清偿:

  夫妻共同债务应先于个人债务清偿。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由本人负清偿责任。共同债务应当在离婚前用共同财产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由夫妻双方以个人所有财产均等偿还;如双方有争议,或不能全部清偿的,偿还办法由人民法院判决。人民法院审理夫妻共同债务的偿还问题,应通知债权人到庭。

  共同债务理应在离婚时由共同财产偿还,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有判决先分割共同财产再在离婚后分别偿还共同债务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中明确偿还的先后和办法,并规定只有在共同财产不足清偿,个人所有财产也不足以清偿应偿份额时,或者是双方有重大争议时,才应由人民法院判决。在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共同债务时,个人财产应优先偿还共同债务是离婚时债务清偿的一项原则,也有必要规定在法条中。另外,由于共同债务的清偿直接关系到债权人的利益,审理这方面的问题时自应通知债权人到庭,以避免造成新的纠纷。这也符合《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

  三、能否约定分居期间的财产归个人

  虽然法条当中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关系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如果夫妻双方之间对财产关系进行了约定、签署了相关协议,在确定协议有效之后,首先尊重夫妻双方的意思自治,以双方签订的协议中的约定为准。

  不仅是在分居期间夫妻双方可以约定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婚后财产分别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按份共有等,夫妻双方也可以约定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和婚前财产的归属,可以在协议中约定婚前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及归属、协议的生效与撤销的时间以及条件、违约责任。

  但是在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时,也要着重注意协议中的约定不能违反婚姻相关的法律以及相关法律原则,例如婚内财产协议中有关于谁提离婚就要净身出户、免除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免除夫妻之间的扶助义务的约定是无法发生效力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法典对离婚时财产分配原则的相关知识,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夫妻离婚财产的分配原则主要就是上述的四个,包括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原则以及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原则。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