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个人隐私权包括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06 10:19
人浏览
导读:

隐私权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人格权利,是权利主体享有的私人的信息不被他人知晓、暴露的权利。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隐私权的具体内容与概念十分模糊,无法清晰区分与界定。那么,在法律规定里个人隐私权包括哪些呢?接下来就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个人隐私权包括哪些

  一、个人隐私权包括哪些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二、侵害隐私权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侵害隐私权的法律后果如下:

  (一)停止侵害

  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

  (二)赔礼道歉

  加害者应为自己的行为,对受害人赔礼道歉。

  (三)赔偿损失

  1、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

  2、侵害他人隐私,致他人精神损害,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抚慰金赔偿。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根据侵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害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侵害人的得利情况,侵害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受诉法院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予以酌定。

  (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尽管没有直接使用隐私权或隐私权的概念,也没有规定侵犯隐私权的罪名,但其中有些条款可以理解为包含隐私权的保护。

  1、《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侵犯通信自由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盗窃罪: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3、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此,如果特定主体侵害隐私权,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三、隐私权包含的基本权利

  (一)隐私隐瞒权:隐私隐瞒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人所知的权利。

  (二)隐私利用权:隐私利用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隐私权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

  (三)隐私支配权:隐私支配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隐私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

  (四)隐私维护权:隐私维护权是指隐私权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享有维护其不受侵犯的权利,在受到非法侵犯时可以寻求公力与私力救济。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个人隐私权包括哪些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个人隐私权包括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等行为。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