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拆迁补偿协议可以撤销或者变更的情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18 15:03
人浏览
导读:

在进行房屋拆迁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一般会签订拆迁补偿协议。那么,拆迁补偿协议可以撤销或者变更的情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拆迁补偿协议可以撤销或者变更的情形

  一、拆迁补偿协议可以撤销或者变更的情形

  (一)重大误解;

  (二)显失公平;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签署空白拆迁补偿合同后,发现拆迁补偿标准不合理。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针对合同效力、合同履行等问题发生争议,可以提起诉讼。

  拆迁人签署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后,发现房屋不在拆迁范围。因被拆迁人的房屋不在拆迁许可范围之内,故双方签订的《拆迁安置补偿合同》因主体不适格,其无权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拆迁人故意隐瞒拆迁范围,意图对被拆迁人房屋实施拆迁,应当对被拆迁人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被拆迁人可以在委托专业拆迁律师介入后,通过法律调查以确认房屋不在拆迁范围之内,确定征收拆迁项目的实质范围以及合法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拆迁人以签字盖章为由,将被拆迁人签字的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取走后修改。《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已经生效,虽然被拆迁人可以主张这份合同被拆迁方动了手脚,但是合同在未被司法机关认定无效或者可撤销、可变更前,拆迁人可以以这一纸合同,启动后面的程序,要求被拆迁人搬离涉案房屋交付拆迁人拆除。这对被拆迁人是极为不利的。

  以限制人身自由为要挟,强迫被征收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我国《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如果该协议正规,正常,公平,是当事人认为按照市场价格可以更进一步提出更多要求而想撤销的话,那么是不能够进行撤销的,除非是违反了法律规定所签署的违法合同,那么拆迁人是可以进行将该合同撤销。即使是向法院进行提起诉讼,也不会获得撤销成功的。

  二、征收方威胁不搬迁要强拆拆迁户应该相信吗

  征收方威胁不搬迁就要强拆的,要看拆迁是否合法,如果合法的,是可以强制拆迁的,如果符合的,被拆迁人要做好准备,以免自己利益受侵害。

  (一)强制拆迁的法律依据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二)签订《房屋拆迁协议》后,按照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要求履行合同进行拆迁的,当事人应当履行其义务,所以拆迁协议也是作为强制拆迁的法律依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百四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5 条之规定,土地征用房屋强制拆迁应由有关单位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即只有司法强制拆迁才算合法。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四百八十二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

  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

  三、拆迁补偿协议的内容

  (一)拆迁补偿方式,货币补偿金额及其支付期限;

  (二)安置用房面积、标准和地点;

  (三)产权调换房屋的差价支付方式和期限;

  (四)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五)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或停产停业损失费发放标准和支付方式;

  (六)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方式;

  (七)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至于每一个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还应视拆迁补偿方式不同而不同。对于实行货币补偿的,协议中应主要载明补偿金额、搬迁期限;对于实行产权调换的,协议主要载明安置用房的结构、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拆迁补偿协议可以撤销或者变更的情形的相关知识,如果该协议正规,正常,公平,是当事人认为按照市场价格可以更进一步提出更多要求而想撤销的话,那么是不能够进行撤销的,除非是违反了法律规定所签署的违法合同,那么拆迁人是可以进行将该合同撤销。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