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疫情期间合同无法履行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25 18:02
人浏览
导读:

部分情况下合同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是无需承担违约责任的,比如说当出现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情形时,合同无法履行也不用承担违约责任。那么,疫情期间合同无法履行怎么办?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疫情期间合同无法履行怎么办

  一、疫情期间合同无法履行怎么办

  疫情属于不可抗力可以主张延期履行或解除合同。疫情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其性质可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事件,但其在具体合同关系中是否会被法院认定为不可抗力从而构成法定免责事由,仍需要结合具体合同的根本目的、合同的履行情况、因果关系等因素来加以判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用公平原则处理。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意味着,如果因疫情导致违约,根据疫情的影响,可以主张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因疫情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不能履行的,合同双方可以解除合同,或者沟通协商主张延期履行。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三大类,即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及社会突发性事件。

  (一)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雪崩、洪水、海啸台风等自然现象;

  (二)政府行为。如政府颁发的新政策、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行为;

  (三)社会性突发事件。如战争、罢工、瘟疫等突发性事件。

  但是,在主张免责、解除合同或者延期履行时,需及时通知合同相对方, 并提交多种证据证明疫情属于不可抗力,且因疫情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虽然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责事由,但并非绝对的免责事由。有两种例外情况: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责;

  疫情爆发后签订合同,又以疫情爆发主张合同不能履行的,不能免责。

  因此如果是在疫情爆发期间,导致了双方当事人的合同无法履行,这种情况是属于不可抗力的情况。如果合同没办法履行,就可以双方协商延期履行合同或者直接解除合同,都不会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如果是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没履行合同,这种情况是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

  二、构成不可抗力的条件是什么

  (一)它是在订立合同以后,合同履行完毕之前发生的,并且是在订立合同时当事人所不能预见的。

  (二)它不是由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行为所造成的,即不是由于当事人的主观原因所造成的。

  (三)它是双方当事人所不能控制的,即这种事件的发生是不能预见、无法避免、无法预防的。

  因此,凡人们能够预见而未预见,经过努力能够预防或控制的,均不属于不可抗力事件。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包括:

  1、不可抗力事故的范围: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自然力量所引起的,如地震、海啸、台风、暴风雪、火灾、旱灾、水灾等;另一类是由于社会力量所引起的,如战争、罢工、政府禁令等。

  2、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解除合同、免除部分责任、延迟履行合同。

  3、因不可抗力事件而不能履行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应承担的义务,包括及时通知的义务、提供证明的义务。

  三、不可抗力是合同的免责情形吗

  不可抗力属于合同的免责情形。不可抗力是一项免责条款,是指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合同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发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者推迟履行合同,在我国《民法典》上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并不当然都是全部免除违约责任,而应视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和给债务人造成的困难程度来分别处理。如果不可抗力已使合同债务人的履行成为不可能,则应解除合同,并免除违约方的违约责任。如果不可抗力只造成合同债务人的履行部分不能,则应变更合同关系,免除违约方的部分违约责任;如果不可抗力仅造成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暂时困难,则可要求债务人迟延履行,但免除迟延履行的违约责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疫情期间合同无法履行怎么办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疫情属于不可抗力可以主张延期履行或解除合同。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