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财产侵权包括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05 13:31
人浏览
导读:

司法实践中,当侵权行为导致他人财产造成损失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财产损失进行计算,向侵权方索要一定的赔偿。那么,财产侵权包括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财产侵权包括哪些?

  一、财产侵权包括哪些?

  财产损害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所谓直接损失,又称积极的损害,它是指当事人已有的合法利益,因可归责于加害人的原因事实发生,以致减少的利益。而间接损失又称消极的损害,它是指被损害人本可获得的预期利益,但由于可归责于加害人的原因事实发生,以致丧失的利益。

  根据《民法典》原理,在侵权损害赔偿中,须赔偿的财产损失不仅包括直接损失,而且包括间接损失。对于直接损失的计算,一般采用折价计算法,就是将被侵害的财产计算出实际减少的价值,按照实际减少的价值进行赔偿。对于间接损失的计算,首先计算间接损失的价值,但是不能将财产损失本身计人间接损失之中,同时,不能在计算间接损失时,再计算受害人的停产损失或误工工资。

  二、主张财产侵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侵权损害赔偿

  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加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侵害,依法承担的以给付金钱或实物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害的民事责任。损害赔偿是最主要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侵权损害赔偿遵循以下原则:

  1、全部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应当以行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的大小为依据,对全部损失予以赔偿。换言之,就是赔偿以所造成的实际损害为限,损失多少,赔偿多少。但全部赔偿原则应受损益相抵、过失相抵规则等的限制。

  损益相抵,亦称损益同销,是指赔偿权利人基于发生损害的同一原因受有利益,应由损害额内扣除所受利益,而由赔偿义务人就差额予以赔偿的确定赔偿责任范围的规则。

  2、 财产赔偿原则。即侵权行为无论是造成财产损害、人身损害还是精神损害,均以财产赔偿作为唯一的赔偿方法,不能以其他方法为之。

  (二)停止侵害

  是指侵害人终止其正在进行或者延续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排除妨碍

  是指侵害人排除由其行为引起的妨碍他人权利正常行使和利益实现的客观事实状态。

  (四)消除危险

  消除危险,是指侵害人消除由其行为或者物件引起的现实存在的某种有可能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紧急事实状态。

  (五)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指侵害人将其非法占有或者获得的财产移转给所有人或者权利人。

  (六)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是指使受害人的财产恢复到受侵害之前的状态。适用此种责任形式的条件有二:一是可能性,即受损害的财产在客观上具有恢复的可能。二是必要性。即受损害的财产须有恢复原状的必要。

  (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是指加害人在其不良影响所及范围内消除对受害人不利后果的民事责任。恢复名誉,是指加害人在其侵害后果所及范围内使受害人的名誉恢复到未曾受损害的状态。消除影响是侵害人格权如隐私权、肖像权的民事责任;恢复名誉则专属于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

  三、侵权法人身损害财产种类规定

  人身的含义 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残、死亡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人身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一)要有损害事实存在;

  (二)要有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行为;

  (三)人身的含义: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残、死亡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财产侵权包括哪些?的相关知识,具体的财产赔偿金额的计算,不同地区、不同案情得出的计算金额标准是不同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