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监护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17 17:10
人浏览
导读:

我们国家对于监护制度在民法典当中也列举出了一些监护要求。那么,监护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监护人是指什么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监护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一、监护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依照法律的规定,意定监护的适用条件是:

  (一)确定监护人时应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二)监护人的范围包括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三)应通过书面形式确定监护人;

  (四)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始于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条件成就。

  应当强调的是,在确立监护人时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是意定监护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监护人是指什么人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对于处于父母保护之下的未成年人来讲,法律已详细规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这些未成年人的监护权人就是他的父母。

  无父母或父母不能行使亲权以及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他人保护的权利也是监护权。

  (一)对未成年人确定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又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作为监护人。

  3、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对精神病人确定的监护人。

  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角度来看,精神病人可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规定的担任监护人的顺序是相同的。担任监护人的顺序是: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2、其他近亲属;

  3、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

  4、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三、国家监护制度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民法典》第二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二十八条 【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监护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的相关知识,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要求。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