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要约及其法律约束力是如何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18 11:20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做出要约行为之后,其行为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那么,要约及其法律约束力是如何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要约及其法律约束力是如何的

  一、要约及其法律约束力是如何的

  要约的拘束力,包括对要约人的拘束力和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两个方面。对要约人的拘束力。 表现在要约生效后,要约人即不得撤回、撤销或对要约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法律对要约 人所加的这种义务,目的在于保护受要约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的安全。在一定条件下,法律 也允许要约人撤回、撤销或变更要约的内容。

  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在理论上又称为要约的 实质拘束力,是指受要约人于要约发生法律效力时,取得依其承诺而使合同成立的法律地位。它实际上是法律赋予受要约人以承诺的权利。要约人即使在要约中规定受要约人应通知其是 否承诺,受要约人也不受约束,除非双方有预先约定,如不通知,则视为以默示方式承诺。

  二、法律上的要约的含义是什么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

  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要约不同于事实行为。要约作为一种缔约的意思表示,它能够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一种拘束力。尤其是要约人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必须受要约内容的拘束。要约发出后,非依法律规定或受要约人的同意,不得擅自撒回、撤销或者变更要约的内容。要约不同于法律行为。

  一方面,要约是要约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经过受要约人的承诺,才能产生要约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即成立合同);而法律行为既包括单方的意思表示,又包括双方和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均可直接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另一方面,要约作为意思表示的一种,其拘束力只体现在“不能反悔”即不能擅自撒回、撒销或者变更上,而不能直接产生设定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而法律行为则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为。

  三、如何防范要约的法律风险

  由于要约一经对方承诺,合同就宣告成立,只要该合同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会在双方间产生约束力。因此,企业在给他人发要约时,一定要注意以上的问题,一旦对要约的内容考虑不清楚,或为与他人签订合同把自己接受不了或无法接受的内容写入要约,这样一旦对方给予了承诺可能就会给企业造成风险,要约撤回时一定要确认对方承诺尚做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要约及其法律约束力是如何的的相关知识,要约在做出之后是会受到法律限制的,具体的限制规定在上文有已经作出了详细介绍。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