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网络名誉权侵权的责任怎么认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19 11:40
人浏览
导读:

我们在网络上如果做出了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应当及时停止侵权,并做出一定的补救措施。那么,网络名誉权侵权的责任怎么认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网络名誉权侵权的责任怎么认定

  一、网络名誉权侵权的责任怎么认定

  过错原则,是传统名誉侵权的归责原则,即侵权行为人承担责任必须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而网络名誉侵权因为其含义、形式、责任主体的不同,其归责原则需要分别考虑直接侵权行为人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归责原则。

  (一)初始作者与传播者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过错做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初始作者是侵权言论的直接制造者,其地位与传统名誉侵权中的直接侵权人相似。网络名誉侵权中初始作者的行为和现实中名誉侵权主体的行为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故其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也应当采取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对其基于主观故意或过失而实施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加害人须证明自己无过错,否则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对于侵害公职人员或社会公众人物名誉权除外。当传播者基于贬低他人名誉的故意,实施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时,其行为类似于原始作者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传播者在网上无意造成的侵权,可由法官自由裁量传播者承担的责任份额。

  (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归责原则。

  美国法学界提出的三种归责原则有关网络服务提供商因第三方侵权而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美国法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1、疏忽责任原则,即如果网络服务提供商针对第三方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名誉侵权行为没有尽到监管所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严格责任,即网络服务提供商因第三方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名誉侵权行为产生的损害承担责任。

  3、不承担责任或有条件免责原则,即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第三方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名誉侵权行为几乎完全免责,或者有条件地承担极小责任。

  二、网络名誉侵权责任主体的界定

  (一)初始作者初始作者是指在互联网中率先发表侮辱、诽谤等侵权言论的行为人,他们作为原创帖子、视频或音频文件的初始作者,是侵权言论的直接制造者,其地位和责任理所当然的与传统名誉侵权直接侵权行为人相似,故初始作者作为侵权责任主体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

  (二)传播者传播者是指在故意或过失的主观意识下,将其在网络网上看到的侮辱、诽谤言论以电子邮件、转发等形式加以扩散的侵权行为人。传播者故意扩散侮辱、诽谤言论造成他人社会评价的降低很显然要承担法律责任。不过,对于传播者在过失的情况下是否该承担责任,学者意见不一。

  (三)网络服务提供商(ISP)

  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就是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是提供渠道或平台为网络使用者连接网络提供服务的从业者,其主要表现就是为用户提供接入网络服务或者网络内容服务。根据提供服务内容的不同,ISP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仅提供接入服务,即IAP(InternetAccessProvider),其主要搭建网络中转站、租用信道和电话线路,并且有可能随之提供中介服务,主要包括连线服务、IP地址分配、BBS等形式,其地位可能相对中立和被动,不予编辑信息也不对特定信息进行控制。另一类是提供内容服务,即ICP,也称为在线服务商,其利用IAP线路,建立互联网的网站提供信息服务,网站的形式也多样化,大到如新浪网、YAH00等大网站,小到个人Web网页等,其服务表现是为网络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而不提供接入服务。

  三、网络侵权是什么意思

  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所发生的侵权行为。所谓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侵权是知识侵权的一种形式,网络侵权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依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人损害行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网络名誉权侵权的责任怎么认定的相关知识,当我们遭遇网络侵权纠纷时,这时候我们不要慌张,一定要收集好相关证据材料协商处理,如果无法达成协议也可以通过报警、诉讼等方式处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