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关于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23 15:10
人浏览
导读:

大家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违约行为,从而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这时候违约方就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违约赔偿责任。那么,关于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一、关于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违约损害赔偿就是指违约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依法或依据合同规定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它是合同责任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充分保护受害人利益的一种补救方式。

  从性质上,违约损害赔偿实际上法律强制当事人给受害人一笔金钱,目的在于弥补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这一款是民法典对违约损害赔偿规则最集中的体现和规定。从体系上来看,它首先以因果关系的基本原理界定了损害赔偿的可能范围或者说合同利益的总体构成,接着就损害作了基本的类型划分—所受损失和所失利益,最后确立了赔偿范围的最基本的限定手段—可预见规则,从而最终确定受害人真正获得赔偿的数额。

  二、违约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

  违约损害赔偿计算的基本公式在计算期待利益的赔偿时,通常要考虑四个要素:

  (一)价值损失。价值是对于合同当事人的价值,价值损失是指非违约方根据合同期待得到的给付对他的价值与他实际得到的价值的差额;

  (二)其他损失。包括违约导致的除了价值损失之外的其他任何损失,但应在当事人的预见范围之内;

  (三)避免的支出。是指非违约方解除合同后,因不必履行合同而节省的进一步履行的费用;

  (四)避免的损失。在违约行为发生后,原本应当用来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资源可以被重新使用,因此而节约的费用就是避免的损失。

  由这四种因素可以得出计算违约损害赔偿的基本公式:损害赔偿额=价值损失 其他损失—避免的支出—避免的损失。在各种各样的交易中,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提供商品或服务,可以将其统称为供应方。一方当事人则向对方支付金钱,可以将其统称为接受方。供应方和接受方因所负的合同义务不同,其损害赔偿额的计算也有不同。

  三、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如何约定

  根据民法典规定,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数额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为限,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关于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的相关知识,合同当事人在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之时,需要了解清楚具体的违约赔偿标准是什么。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