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法定代表人和股东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28 13:31
人浏览
导读:

法定代表人和股东之间的法律概念就存在区别,我们可以了解到法定代表人在法律上法律组织,而股东则是一个具体的人。二者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职责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我们只要深入了解就能了解清楚相应的规定内容。

法定代表人和股东的区别

  一、法定代表人和股东的区别

  首先,股东无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只是公司的投资者,在公司成立后,享有分配利润等股东权利,并负有承担公司亏损、资不抵债等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法人、是一个经营实体,一切运行要严格遵守《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法定代表人是法律意义上代表公司履行相应公司运营职责的,不仅要履行企业管理的职责,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刑事责任,法定代表人可以由股东担任、但也可以由股东任命股东之外的人来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法定代表人有权直接代表本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和应诉,其所进行的诉讼行为,就是本单位(或法人)的诉讼行为,直接对本单位(或法人)发生法律效力。

  法定代表人与法人的代表是有一定区别的,代表人的行为不是被代表人本身的行为,只是对被代理人发生直接的法律效力,而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就是企业、事业单位等本身的行为。股东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有表决权,也指其他合资经营的工商企业的投资者。股东与公司的关系上,股东作为出资者按其出资数额(股东另有约定的除外),享有所有者的分享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股东的有限责任是对于公司的而不是对于公司债务的。股东对公司的有限责任是指认缴出资,而对于公司债务,公司是以属于自己的全部资产为总担保的。

  二、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东谁说了算

  大股东说了算。大股东是持股百分之五十及以上的股东;或者其持股虽然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但能够对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而法定代表人是代表公司对外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所执行和从事的民事活动要符合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第十三条,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第二百一十六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三、股东和法定代表人的关系

  (一)相同点:

  二者在公司的事物上面都有直接的话语权。

  (二)不同点:

  1、股东可以根据其所持股份提议召开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会议来决定公司重大事项,超过百分之五十股份的大股东在公司拥有绝对的个人话语权;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2、法定代表人对外可以代表公司签订合同,而股东非经公司授权不得代表公司签订合同。

  3、公司股东通过股东会议决定的事项,由法定代表人来对外实施。

  4、法定代表人对外一般不承担风险责任,责任由公司承担。

  5、股东享有收益权、优先权、知情质询权等股东特有的权利。

  (三)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区别:

  1、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法人是一种组织,而不是某一个人。

  3、法人对外承担责任,法定代表人一般不承担责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法定代表人和股东的区别的相关知识,法定代表人与公司股东在公司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我们了解后,也能更好的处理公司经营当中的矛盾纠纷。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